【使命】央视记者走进郑州聚焦报道黄河博物馆

2024年06月30日 押注app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和文化传承,的十八大以,总书记在地方视察调研经常打卡博物馆,察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和展品,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不断作出重要部署。他多次强调,推动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昨日起,视新闻频道特别推出暑期走进博物馆系列报道,首期将镜头对准了位于郑州的黄河博物馆。

  黄河,是我们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着人类文明,记录着人与自然生的故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是我最早建设的河流博物馆。一走进黄河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巨幅的壶口瀑布彩绘,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象征着华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黄河宁,天下,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就是一部治史。黄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华夏脉黄河巨龙的缩影为主题,通过序厅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等6个展区,生动展示了自然黄河人文黄河历史治河当代治河新时期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治河理念与实践等内容。

  时下正值暑期,不少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孩子们仔细听讲解,还不时地停下做笔记。通过多媒体机,孩子们能看到大禹治水等与黄河治理有关的人物和故事。

  今天参观黄河历史博物馆了解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带着很多兄弟一起去黄河,他三过家门而不进,他的精神打动了我。面对视记者的采访,郑州市文化路学翰林校区学生王子睿谈了自己的参观感受。

  据黄河博物馆馆长王建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黄河博物馆已经成为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传播水利科学知识宣传人民治黄成就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防汛抗灾意识培植爱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他希望观众通过黄河博物馆,能了解黄河的自然文化以及治理的过程。

  为了让孩子们在玩学,寓教于乐,黄河博物馆在暑期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从历史地理和艺术等多方面了解黄河文化。

  郑州市原区外语学学生李婉嫣画的陶瓷纹有蜗牛线三角形,还有一些波浪纹。这些都是我参观黄河博物馆时看到一些瓷器上面的纹饰,还有我自己发挥想象的一些纹饰。郑州市纬五路第一学学生王子铭在拼黄河水利工程图。我从生活在黄河边,黄河给我们带很多资源,很多乐趣,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我觉得住在黄河边很快乐。在拼图游戏,孩子们不仅了解了黄河的形状,也学到了黄河流域的地理知识。

  郑州市青少年宫老师冯丽娜说,郑州人是吃着黄河水长大的,从感受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过程,让孩子边学边玩有所收获,对传统文化以及黄河文化黄河文明黄河精神有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河南博物长马萧林认为,要让孩子们从故事从课本从博物馆的参观,学到黄河的历史了解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精神,让黄河文化活起。

  视还采访报道了黄河博物馆工作人员张卫军一家三代接力为黄河工作传承黄河精神的感人故事。

  张卫军已经在黄河博物馆工作了20年,对于展厅内的每件展品他都十分熟悉。从在黄河边长大的他,深知黄河在他们家的分量。

  张卫军的父亲张俊德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第一代工作人员,为黄河防汛工作奉献了一生。如今,张卫军86岁的老母亲谈起老伴儿当年奋斗在防汛一线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她说,1958年,张俊德在故县水库参加防汛,三天三夜没回家,家人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后才知道他在参加防汛。张俊德去世后,家人将他葬在黄河纪念公园,让他可以天天看着黄河。

  如今张卫军年龄也大了,下一代的黄河也起了。他们家的第三代,他的两个外甥和一个侄子都在从事治理黄河的工作。他的外甥李程是花园口水文站的一名水文测验员,2006年从北京复员回家后也进入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在最艰苦的水文站一干就是14年。我的姥爷妈妈爸爸全都是干水文工作的,我受他们的影响比较大。回忆起已经去世的父亲,李程哽咽了,他说自己终于理解了汛期经常不回家的父亲。现在我的孩子才四岁多。一到汛期,我基本上也是天天不能回家。想想父母说的话,还是选择留在黄河边。

  生活在黄河沿岸的华夏儿女,世世代代为治理黄河保护黄河而奋斗不止。相信在大家的同努力下,黄河一定会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上一篇:【个人】如何在阿里巴巴创建网站 下一篇:【合作共赢】全市两企三新领域中国梦·劳动美—永远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座谈会召开